第44章 不必多说-《衣冠不南渡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杨综坐在了魏舒的身边,让那些官吏们先出去。

      屋内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。

      “这两年里,雍凉之地可谓是大治。”

      杨综忽然说起了完全没有关联的事情。

      “那边的羌胡得到了安置后,治安大好,道路上也没有了盗贼,郭责担任护羌中郎将,深得那些胡人的敬爱。”

      “诸葛绪,司马望等人,在当地做的非常不错,在庙堂还没有下令的时候,他们就开垦好了耕地,修好了城池和道路,那边生机勃勃,过去遭受战乱所破坏的地方都已经得到了重建。”

      “百姓们家有盈余,各城的市里,聚集了西域,巴蜀等地的商贾们,格外的繁荣。”

      “只论税收,比原先高出了四倍多,三地刺史都得到了陛下的重赏。”

      杨综抬起头来,笑着问道:“你可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嘛?”

      魏舒呆呆愣愣的看着他,一言不发。

      杨综倒也习惯了,这家伙向来都是如此。

      看着总是觉得他有点不聪明,脸色呆滞,但他是属于那种能做事就不多开口的人。

      刑部交给他的这些年里,还不曾出过一次问题。

      连钟会都找不出他的毛病来!

     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大臣所能做到的了!

      杨综知道这家伙一定是听懂了自己的意思。

      他也不解释,继续说道:“兖州是個好地方啊。”

    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

      “这里土地肥沃,算得上整个中原最为肥沃富裕的地方了,当初邓艾担任刺史的时候,开水利,大力开垦,只用了几年,就让兖州的税收数倍于别州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魏第一。”

      “不过,邓艾一走,这盛况便消失了。”

      “也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样的天灾人祸,邓艾离开兖州之后,耕地大量的消失,百姓们四散而逃,人口,耕地都开始大幅度的缩水,税收更是不用提。”

      “邓艾在和不在,差距便是如此之大。”

      杨综说着,忽然,他看向了魏舒。

      “我总觉得,这次反对赏田令的,不只是如今这些人,可能兖州还有他们的同谋,您认为呢?”

      杨综像是什么都说了,又像是什么都没说。

      大魏灭掉了吴,蜀。

      在杨综的眼里,大魏如今的敌人,唯门阀耳!

      只要这些家伙还在,大魏就不可能发展好,所谓的富裕,只是大族的富裕,跟庙堂还有最底层的百姓几乎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  都不用看其他地方了,只看兖州一个地方就非常的清楚了。

      司马师时期,邓艾担任兖州刺史,兖州大治,可谓是富裕到了极点,吸引了大量的流民,成为了实打实的第一州。

      在邓艾离开后的第二年里,兖州就开始出现饥荒。

      这是怎么做到的??

      兖州缺粮嘛?

      出现饥荒的原因未必就是缺粮。

      杨综想要通过这件事,也狠狠整顿一下兖州,如今算是完成半整顿的也就一个雍凉了,当初杨综借着他们养胡兵的理由,大开杀戒,将当地很多大族连根拔起,连夜送往南中。

      这导致当地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,大量抄出来的耕地,佃户,都让雍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。

      此刻,杨综盯上了兖州,若是能在兖州也狠狠搞一波。

      就以如今涉事的大族规模来看,整顿能比雍凉都要彻底,到时候,兖州或许真的能迎来大发展。

      不除掉这些蛀虫,光是埋头种田,那也只是给这些人当肥料而已。
    第(2/3)页